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首页 乡村治理 查看文章

“十四五”践行大食物观:多元化供给让百姓餐桌“丰”“优”兼具

来源:乡村振兴网
发布时期:2025-9-16 14:12
阅读:160 回复:0
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专题聚焦“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就。针对“百姓餐桌供给愈发多样、品类更丰富,我国在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方面取得哪些进展”的记者提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明确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2023年国务院专门印发文件,对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作出系统部署。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各相关部门,通过落实政策举措、强化科技支撑、保障要素供给,全力推进“向森林要食物、向草原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具体成效集中体现在四大领域。

一是大力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我国持续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通过优化养殖结构、提升规模化水平,不断增强畜禽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肉蛋奶等畜产品总产量达1.75亿吨,较2020年增加2778万吨,增幅达18.8%,为百姓“肉盘子”提供充足保障。从人均消费来看,我国人均肉类、禽蛋年消费量分别达72公斤、25公斤,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奶类年消费量提升至40.5公斤,较2020年增加2.3公斤,居民膳食结构中优质蛋白来源进一步丰富。

二是大力提升现代渔业发展水平。在渔业发展中,我国坚持合理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通过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加快深远海养殖布局,持续壮大“蓝色粮仓”。2024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7358万吨,较2020年增长12.3%,水产品总产量已连续36年位居全球首位。如今,鱼、虾、蟹、贝等各类水产品品类齐全、供应稳定,不仅丰富了居民餐桌选择,更成为保障食物供给的重要力量。

三是大力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十四五”时期,我国设施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种植业设施总面积突破4000万亩,设施蔬菜年产量超2亿吨,成功实现“四季有菜、周年均衡供应”,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看天吃饭”的局限。在特色品类方面,设施农业贡献了全国绝大部分的食用菌产量,2024年食用菌年产量达4200多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85%,成为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草莓、樱桃、西瓜等设施水果通过技术调控延长上市周期,从“季节性尝鲜”变为“常态化供应”,精准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四是大力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我国推动食物开发从传统农作物、畜禽资源,向更广阔的生物资源领域延伸,通过加快生物科技研发与生物产业发展,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新型食品不断涌现。其中,我国藻类养殖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海带、紫菜、螺旋藻等多种藻类产品已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餐桌上的“新宠”;同时,围绕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深度开发持续推进,为食物供给开辟了更多新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在食物供给来源不断拓展的同时,我国居民食物营养健康水平也实现显著提升。据专家测算,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核心营养素比例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正如麦尔丹·木盖提所说,如今老百姓的餐桌不仅实现了“吃得饱”,更迈向了“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营养”的新阶段。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