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会上表示,粮食问题始终备受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且主要应装中国粮,这为抓好粮食生产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四五”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其表述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在此战略指引下,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协同推进,尤其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方位筑牢粮食安全根基,重点从以下五方面发力:
一、提升产能,挖掘增长潜力
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聚焦耕地与种子这“两个要害”集中攻坚。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持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粮食增产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的重要指示,启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集成推广合理密植、精量播种、一喷多促、水肥一体化等增产技术模式,以整县整建制方式推进大面积均衡增产。今年在全国选定702个县实施该行动,旨在将试验田高产转化为大田现实生产力。例如玉米种植,过去一亩地种3000多棵,逐步提升到4000多棵、5000多棵,在新疆甚至能达到一亩地7000多棵,配合水肥一体化、一喷多促等技术,单产显著提高。去年全国粮食亩产394.7公斤,较“十三五”末增加12.5公斤,单产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超60%,部分年份超80%。
二、优化结构,满足多元需求
农业发展不仅要抓产量,更要优化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主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升产品品质,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优质化需求。
针对大豆油料等进口量较大的品种,持续提升国内产能。去年大豆产量达2065万吨,大豆自给率较2020年提高4个百分点;油料作物产量3978.7万吨,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近5个百分点。同时,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小麦、优质食味稻等优质产品生产,市场供需状况显著改善。
三、增强韧性,应对灾害挑战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极端天气多发重发,降雨带北抬导致暴雨连连,给粮食生产带来新挑战。我国不断强化灾害预警预报,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与农田沟渠整治,建设一批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农业应急救灾中心,持续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即便降雨少,只要是高标准农田且灌溉有保障,粮食产量就能得以稳定,粮食生产的气候韧性不断增强。
四、保障收益,稳定种粮热情
国家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如农业保险从保物化成本,发展到保完全成本再到收入保险,目前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已实现全国覆盖。同时,完善粮食储备收购等措施,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维持在合理水平,稳定农民种粮收益,确保农民种粮有利可图。
五、压实责任,确保面积稳定
粮食安全保障法明确了各级党政部门负责人及各部门在粮食安全方面的责任。严格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压实地方党政重农抓粮责任。近年来,我国粮食面积在高基数上保持稳定,去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7.9亿亩。较2020年增加3800多万亩,为粮食稳定增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
谈及今年粮食生产形势,韩俊表示,夏粮稳产丰收,早稻实现增产。近期,农业农村部派出18个调研组赴全国各地实地查看,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正常偏好,夺取秋粮丰收具备良好基础和条件。北方地区再有不到20天,秋粮将进入大面积收获期。接下来要抓住最后时间窗口,全力抓好田间管理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做好秋粮收获,确保颗粒归仓,奋力实现全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