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发展成就。针对“十四五”期间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采取的措施这一问题,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作出明确回应。“十四五”期间,我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指示精神,始终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视为政治要事与民生实事。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切实守住了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健全法规“防火墙”
推动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对生产主体的监管力度。对违法使用禁用药物以及常规药物残留超标的行为从严处罚,使这部法律真正具备威慑力。新制修订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3782项,相较于“十三五”末增加了近4成。新制修订农业行业标准1373项,淘汰落后标准491项,目前有效农业行业标准达6471项,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基本实现有标可依。
严控生产“安全关”
如期完成高毒农药淘汰任务,高毒农药已从大田农业生产中全面退出。自2017年以来,兽用抗菌药使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全面停用促生长类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从源头上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织密监管“一张网”
每年开展风险监测,将人民群众日常食用的果菜茶、肉蛋奶、鱼虾蟹等全部纳入监测范围,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溯源处置。在乡镇实施网格化管理,推行“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模式,推广新型胶体金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在田间地头快速得出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让监管的“最初一公里”扎得更牢固。全面实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为农产品上市配备“身份证”,进一步压实生产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打好一套“组合拳”
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针对重点问题品种实施精准治理,为每个品种制定一套专门治理措施,加密日常巡查,每月开展抽检。对于问题突出的地区,进行点对点约谈提醒敦促,压实压紧属地责任。严格执法办案,对违法行为露头就打、绝不姑息。通过这些举措,相关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