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发展不断演变,最终形成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格局。当前,中国城市化率不断接近70%,正处于城乡关系深刻转变的关键阶段,城乡融合发展已成为重要趋势。然而,现阶段单向人口流动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加剧了人口流动管理安置压力,造成了城市过度扩张、县域发展“腰部断裂”等问题,为构建城乡连续体带来了巨大挑战。
自古以来,县域一直是连接城乡的重要枢纽与节点。从县域人口流向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的县域大致可分为人口持续流入、人口持续流出、人口先流出后逐步回流、人口流动相对平稳四类。其中,人口持续流入的县域能够融入都市圈的发展体系,通过县域城乡融合与都市圈发展紧密结合,带动乡镇和乡村的发展,构建起完善的城乡连续体;人口持续流出的县域则面临着农村人口持续外流和城乡纽带作用持续弱化的双重压力。因此,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因地制宜考虑不同县域的人口流向和发展特点,采取差异化策略。对于人口持续流入的县域,要强化其在都市圈中的枢纽功能,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对于人口流出的县域,要破除城乡要素流动障碍,立足本地实际,探索特色产业发展路径,解决好人口就业和民生问题,重构乡镇和村庄功能。
作者:刘守英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