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促互生,为发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作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分析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定位、战略意义和战略路径,对于统筹两大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两大战略的定位分析
关于新型城镇化战略。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2023年12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的形势下,在新冠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的特殊时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建设农业强国,当前要抓好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已经实现历史性转移,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在战略定位上,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再到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每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乡村振兴战略都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二、两大战略的意义分析
关于新型城镇化战略。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上述战略意义的阐述,在2024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中,仍然沿用。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在战略意义上,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三、两大战略的路径分析
关于新型城镇化战略。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22年公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明确,以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推动城市健康宜居安全发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七条路,包括: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201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村人口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为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支撑。
在战略路径上,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道路,既有世界各国城镇化和乡村发展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涵盖了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
四、统筹两大战略的方向和重点
从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统筹两大战略实施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统筹的战略方向
从共性来看。在战略定位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既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战略意义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基础支撑。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把乡村全面振兴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能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基础。在战略路径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型城镇化注重“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乡村振兴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生动体现。
从特性来看。新型城镇化重在锻长板,乡村振兴重在补短板。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后期,城镇化率增速将会有所放缓,但综合研究国内国际情况看,我国城镇化率仍有提升空间,农民进城务工仍是大趋势,这就要求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锻长板,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必须向农村全面发展进步聚焦发力,确保“三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不掉队,这就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更加注重补短板,进一步夯实“三农”基础。解决上述问题,不能就城镇化谈城镇化、就乡村振兴谈乡村振兴,必须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二)统筹的战略重点
在战略定位、战略意义和战略路径上,保持一致性。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实现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导向,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本文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2024年度重点课题“‘十五五’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研究”(编号:2024A01)成果转化〕
作者:鲍家伟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5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