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首页 振兴顾问 查看文章

如何端好粮食饭碗,保障粮食安全?——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三个基础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 郭险峰
发布时期:2022-9-14 12:25
阅读:1773 回复:0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农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力军,我国2.3亿农户承担着全国14亿多人吃饱饭、吃好饭的重任。农民要多种粮、种好粮,以良田为基础,用好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才能确保中国人吃得越好越优。惟有粮食安全,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能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如何端好粮食饭碗,保障粮食安全?从粮食生产体系分析,需要强调筑牢粮食安全的三个基础。

筑牢耕地数量基础。粮食产自耕地,耕地数量多少是关系粮食产出的首要条件。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自此这个红线成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牢不可破的底线。

守护好耕地数量,必须要做到“稳量”“开源”,双管齐下。“稳量”是要保证现有耕地数量不下滑。从目前来看,耕地被工业、商业、非法建房等侵占,花卉化、河湖化等挪用是导致数量下滑的重要原因;闲置、撂荒,是耕地未发生效能的主要原因。为此,一是健全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行“田长制”,签订目标责任书,把耕地保护责任落实落细,具体到人。二是常态化对耕地利用状况进行时时抽查,敦促全国各地乡村开展耕地撂荒、闲置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土地得到有效利用,耕地能产粮。三是实施花木鱼塘等还粮工程,保证耕地实至名归。同时,加强农村社会面耕地保护和有效利用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多渠道多载体多形式高频率推进,以强力宣传和潜移默化,内化为村民认知,外化为耕地保护行动。

“开源”是充分挖潜,开发耕地后备资源。一方面,敦促各地全面梳理、摸清可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情况,制定耕地开发计划,有序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滩涂、苇地、沼泽地等开发为耕地,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依循乡村发展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推动“空心村”合并重整,提升乡村土地利用效率。同时,科学确定城镇土地用地标准,严控城镇边界,挖潜城镇内部低效用地,以“城镇更新”出耕地。

筑牢耕地质量基础。耕地质量优劣,关乎粮食产出数量。2021年8月自然资源部公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耕地面积19.179亿亩。耕地数量红线是保住了,但质量不优。其大概情况为,中下等质量耕地占70%左右,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加上光温、水土时空分配不均、利用不合理等问题,耕地抗灾减灾能力仍然不强。总之,耕地质量总体不高。

鉴于上述情况,当前保障粮食安全,仍需要在确保耕地数量基础上,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以质量促进农田综合产能,保障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一方面,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这是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的关键。高标准农田,节能节水节药,能排能灌,旱涝保收,产出率高,是当前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有力地保障了粮食安全。但这还远远不够,“十四五”期间,需要秉持宜机作业标准,注重建设中总结提升,不断探寻高标准农田效能提升举措,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科技力量武装耕地利用状况,提升耕地地力和耕地利用现代化水平。同时,要把现代农业科技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应用到育种、耕作、收割、加工和流转等各个环节,以提高耕地产出的科技贡献率,向现代科技要粮食产量。

筑牢种源技术创新基础。保障粮食安全,种源技术创新十分关键。近年来,我国现代种业“芯片”不断创新突破,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实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为粮食连年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我国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加快推进种业技术创新十分紧迫。为此,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加快完善种业产业链,必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首先,建构主体有力的种源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可以说每个阶段的粮食生产都离不开科技驱动。我们必须看到,在解决种子问题上,我们还存在着弱项和短板,有些种子要依赖进口,存在着受制于人的情况,必须努力解决好。一方面,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其次,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网络为园区提供支撑平台。创新,需要产学研深度融合。一方面,引导、鼓励组建种业集团,同时遴选一批有潜力的种业企业支持发展,增强促推种业创新的战略力量。另一方面,建设以种业企业为主导,科研院校、民间机构等联合参与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型种业科研创新网络,科学调配技术、人才、资金等科研创新优势资源,集中力量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突破性种业创新工作。同时,引导、鼓励各省建设特色种业产业园区或者种子基地,构建种子资源库,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为加快育种产业化提供载体、平台。

最后,着力建构公平有序的市场支撑体系。市场是种业持续创新的引导和源泉,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建构为种业创新提供支撑。一方面,健全种子研发、培育、采摘、种植等在内的种业全产业链市场体系,实现种业产业“无缝衔接”,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健全包括种子品种审定、知识产权保护、种业创新支持、问题查处等制度体系,建设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种业企业创新积极性。(作者:郭险峰)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