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首页 政策法规 查看文章

农业农村部关于建设甘肃道地中药材国家生态基地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期:2020-9-30 09:42
阅读:1396 回复:0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2419号(医疗体育类344号)提案答复的函 

  马忠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甘肃道地中药材国家生态基地的提案收悉。经商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设道地中药材国家生产基地 

  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强化指导,大力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 

  一是优化生产布局。2018年,农业农村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共同发布《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引导各地优化道地药材生产布局,促进道地药材向最佳生产区域集中。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对全国道地药材的来源、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质量特征等进行了研究考证,并多次征求专家意见,完成《全国道地药材目录》起草工作,其中包括了多种甘肃道地药材。 

  二是推进标准化生产。我部实施重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支持包括中药材在内的经济作物生产发展,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技术模式,促进中药材生产提质增效。市场监管总局先后支持甘肃建设大黄、当归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推进标准化生产,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国家药监局正在与甘肃省药监局共同研究推动产地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初加工以及中药饮片生产等工作,提高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 

  三是加强产业链建设。2017年,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创建并认定300个左右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截至目前已认定3批共229个,其中中药材优势区20多个,包括甘肃省岷县当归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重点支持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等建设。2020年,我部支持259个镇(乡)发展一镇一特主导产业,有19个镇(乡)将中药材作为主导产业,包括甘肃省康县长坝镇。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技术集成创新,推广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加强对道地药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引导各地推进中药材规范种植和精深加工,提高道地药材供应能力。 

      二、关于建设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一是加强中药材种子管理。2016年,农业农村部、国家中医药局启动《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起草工作,目前已形成草案,对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与登记、生产经营许可、标签及使用说明、监督管理等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 

  二是提升中药材制种基地建设水平。我部于2017年和2019年先后认定了100个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其中包括甘肃陇西县、贵州大方县、山东平邑县、湖南邵东县、湖北英山县、安徽霍山县、福建邵武市、云南云县等8个中药材基地。国家中医药局自2011年实施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以来,支持在甘肃省65个县开展中药资源调查,基本摸清了甘肃省中药资源本底;在陇西县建设了红芪、党参、柴胡等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从源头提升中药材品质。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动《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制定,争取早日发布实施。通过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继续支持包括中药材在内的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良种繁育和品种试验示范推广能力。 

  三、关于建立野生资源保护抚育基地 

  一是加强野生资源保护。我部与国家林草局积极推进《国家重点野生植物保护名录》修订工作,拟收录近500种野生植物,已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在新版名录中,增加保护“有重要经济价值,因过度开发利用,资源急剧减少、生存受到威胁或严重威胁的物种,以及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珍稀濒危物种”,主要涉及物种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植物,拟将石斛类42种、八角莲属所有种、黄连属所有种等重要野生中药材均纳入名录保护范围,为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推动资源有序开发利用。 

  二是推进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区)建设。目前,已累计建设214处,其中,中药材类保护点20处,涉及野生麻黄、野生肉苁蓉、野生五味子、囊花马兜铃、野生黄芪、草苁蓉、雪莲、胀果甘草、新疆阿魏、管花肉苁蓉、穿龙薯蓣、连翘、知母、黄精、半夏、远志、草麻黄、马蹄香、八角莲、冬虫夏草等20种野生中药材植物。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动《国家重点野生植物保护名录》修订工作,加强野生抚育与人工种植驯化技术研究,推进中药材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地的建设和确定工作,强化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利用。 

  四、关于加大对中药材生态基地建设的科技支撑 

  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多措并举,强化中药材科技支撑。 

  一是促进中药材机械化发展。2019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通知》,明确提出注重发展适应特色作物生产、特色养殖需要的高效专用农机。目前,我国已研发生产出多种适用于不同中药材生产的定制型机具。例如,适用于北沙参、黄芪、山药种植的深旋机,适用于麻山药种植的开沟整地机,适用于白芷、党参种植的撒播机等。 

  二是强化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我部根据全国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支持建设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在全国选聘1位首席科学家、26位岗位科学家、27位综合试验站站长,每年投入经费3200万元,支持专家开展中药材遗传改良、栽培、加工、病虫草害防控、机械装备研究,并进行技术示范与培训应用,促进体系成果的快速落地和转化。 

  三是完善中药材标准体系。我部推动《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茅山苍术》等4项标准列入2020年推荐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将《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范根茎类药材》《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范 果实和种子类》《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范 花类》3项标准列入我部2020年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立项计划。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了《甘草》国家标准,对西甘草、东甘草分等质量进行规范。国家中医药局积极推动制定发布道地药材有关标准。 

  四是加快追溯体系建设。国家中医药局会同有关部门,通过中药材供应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在59个全国定点贫困县开展中药材全过程追溯建设试点,其中包括甘肃省陇西县、渭源县、文县。2015年以来,国家中医药局累计投入2800万元支持甘肃中天药业、兰州佛慈制药开展当归、黄芪、板蓝根、大黄、枸杞子、羌活、党参、秦艽等8种中药饮片标准化建设,其中将中药质量追溯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推进。 

  五是强化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监管部门从2002年起,开展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公告177个中药材GAP基地,促进了中药材品质持续提升。目前,国家药监局正抓紧新版GAP以及配套文件的制修订,突出关键环节的管、控、防、禁、建,确保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管理等方面有据可依,有效监管。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支持中药材生产机具研发,加强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促进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农村部 
2020年9月24日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