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山小村到国际舞台,从传统农业到三产融合,贵州省息烽县石硐镇的这颗“黄金果”不仅甜了消费者舌尖,更富了农民口袋,美了田园村寨。
在石硐镇中坝村,猕猴桃不再是普通的水果,而是撬动乡村振兴的“黄金果”。作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坝村以4800亩猕猴桃基地为核心,通过科技赋能、品牌引领、三产融合,走出了一条“小果子撬动大产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径。2025年,这颗“黄金果”正以更强劲的势头,书写着新时代的乡村致富故事。
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落户石硐镇发展猕猴桃种植,核心区种植猕猴桃4800亩。基地生产的猕猴桃果汁丰盈,口感醇厚,形成了“猕天大圣”和“VCVC”两个品牌,猕猴桃不仅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新加坡等国外地区。如今,在园区的带动下,猕猴桃已成为石硐镇的主导产业,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在中坝村的猕猴桃园,每一株藤蔓都藏着“智慧密码”。贵州大学研发的“高枝牵引技术”让枝条如瀑布般垂落,每亩产量提高6000至8000斤。果农老张感慨地说:“以前靠天吃饭,现在手机一点就能调控水肥,病虫害预警系统比我还懂果树。”
更令人惊叹的是“数字标签”技术——扫描果箱上的二维码,从授粉到采摘的全流程跃然屏上。消费者轻触屏幕,便能看见农户弯腰疏果的身影、看见猕猴桃从青涩小果到饱满大果的蜕变过程。这种透明化溯源,让中坝村的猕猴桃在新加坡、加拿大等10余国市场“圈粉”无数,出口量占年产量的35%。中坝村的猕猴桃已经成为国际生鲜采购商竞相追逐的“绿宝石”。
“猕天大圣”品牌的故事,是中坝村走向世界的缩影。2022年,这款猕猴桃摘得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国际有机食品认证让售价比普通果高30%。而农旅融合则为品牌注入新活力,“猕园漫游”主题线路吸引游客亲手采摘鲜果,研学课堂里孩子们在自然中观察授粉的蜜蜂。
以前种玉米,村民们全家年收入不到2万。现在“一村一品”带来合作后,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基地打工拿工资、村集体分红,使得收入翻了三倍!更可喜的是,20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成立家庭农场、电商团队。90后小伙陈磊依托当地特色农产品开发的“猕猴桃酒”试销火爆,不仅为家乡建设注入了青春活力,还让家乡的果子走得更远。
未来展望,2025年,石硐镇的蓝图更加壮阔,建设精深加工园,开发果酒、果脯等高附加值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推动“黔货出海”;探索“碳汇果园”,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收益。2025年,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猕”人故事在这片沃土上精彩续写!(稿件来源:中国农民网贵州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