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推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应强化相关保障措施

发布时期:2021-8-13 16:52
阅读:615 回复:0
从我国发展实际出发,着眼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实现现代农业的需要,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需要强化从发展战略到政策举措等一系列行为导向。为此,应强化相关保障措施。

一是真正提高思想认识。深刻认识到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切实把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到战略层面来思考相关问题。准确理解现代农业发展对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克服“重生产,轻服务”的传统观念。坚持构建中国特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方向,把握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掌控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服务需求的演变动态,在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首先,用地政策上,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学校校舍、工厂、废弃地,加快落实服务主体建设仓储、烘干、农机库棚、生产辅助和配套设施用地。加大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加强乡村道路、农机场库棚等农机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农机能下田、能上路,田网能排能灌。其次,金融政策上,各级金融机构要按中央要求,秉承社会责任,服务农业农民、服务实体经济,着力解决各类服务组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支持开展服务主体拥有的厂房、生产大棚、大型农机具、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抵押和生产订单、农业保险抵押融资。再次,财政税收政策上,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先服务后补贴方式,支持服务组织承担政府职能,落实各类服务的税收优惠和税收减免政策,减轻服务组织负担。

三是注重人才成长培养。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业从业者的能力决定了服务的质量,更决定了产业创新发展的成色。一是加强人才定向培养。不仅要用好本土人才,还要通过干部培养锻炼、“订单式”人才培养、人才定期服务乡村等各项制度;同时设置激励性政策,在更大范围内引导更多人才参与其中,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新鲜血液。二是推进从业人员职业化。按照有情怀、有能力、有工匠精神、有社会责任的“四有”要求,通过全产业链培训、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等多种路径,提升从业者的眼界、知识、技能,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业服务人员。三是重点培养引领型人才。着眼于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趋势,重点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引领型人才,促使这类人才不仅仅在传统农业向高端发展方面,更在观光旅游休闲、民宿产业、“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等领域发展方面敢为人先。适应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多元化、复合性人才,要为各种各样的“新农人”提供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转自:《行政管理改革》2021年第7期)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