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 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空间巨大

发布时期:2021-8-13 16:50
阅读:980 回复:0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为农业社会化提供了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在工业化、城镇化继续推进的背景下,从事农业产业的劳动力必然进一步减少,要求继续分工分业,提高专业化程度和劳动生产效率。由此决定了要着眼于新发展阶段的新特点,着眼于农民继续分化趋势,着眼于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着眼于增强农业竞争力和建设强势农业,提升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质量和要求。

  (一)拓宽服务领域丰富社会化服务内涵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纵的角度看,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为生产者生产经营过程提供的中间服务,如耕种收等;为适应新的科技和经营模式提供的人力资本服务,如科技推广;促进产品交换或价值实现提供的服务,如市场营销、品牌塑造;为保障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高效运转提供的服务,如现代的信息传递、物流、商务活动、金融、保险服务;为整个生产经营提供的管理服务,如财务会计等。另一方面,从横的角度看,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全方位需求。不仅可以服务于生产领域,也可以服务于生活、生态领域;不仅可以为生产经营者在获得高质量的信贷保险、市场营销、产品品牌塑造上提供帮助,更需要帮助生产经营者规划生产、生活事务;不仅可以服务于农业农民,也可以服务于农村城市。新产业、新业态会生成越来越多的服务需求,从而使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服务链向乡村服务业延伸。

  (二)创新多元形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保障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创新发展要服务于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在粮食主产区,要打造全产业链服务,强化有利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服务供给;在蔬果产区,要进一步拓展服务品种、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挖掘产品附加价值;在畜禽养殖地区,要积极探索动物疫病防控、禽畜粪便资源化处理等内容,实现环境友好型生产。既要提供面向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化服务,也要提供面向小农户的差异化服务。通过完善以土地托管、半托管为代表的多元化社会化服务模式,实现对不同类型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覆盖。

  (三)应用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科技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撑,作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载体,农业社会化服务应该向提升技术水平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实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匹配。一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通过强化生物技术、装备技术、绿色技术、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广,最大限度上保障产业安全,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进而惠及农业发展全局。二是强化先进机械装备的使用。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不仅可以提升单产水平,而且在提升粮食可用率、产出能力方面潜力巨大。尤其对于单个经营主体难以独立使用的大型农机具和投资成本高的先进农业装备,可以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得以使用。三是服务要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发展数字农业,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服务对象提供更为专业优质的专项服务和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全过程现代化。

  (四)坚持共享共生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共享共生既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趋势,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方面,共享共生是农业产业链延伸、作业环节增加、分工分业深化产生的要求。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建立共享共生机制,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信息等各类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兼顾处理好服务主体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关系,让农业生产主体能够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共享共生是利益分配的必然要求。要在服务主体与生产主体之间的市场交易、契约关系基础上实现互助共赢、融合发展,各类服务主体与生产主体之间将逐步形成资源共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帮助生产主体在生产经营、利润分配环节获得更多发言权、收益权,有更多获得感,为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转自:《行政管理改革》2021年第7期)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