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首页 振兴顾问 查看文章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期:2025-11-4 13:40
阅读:683 回复:0
重农固本,国之大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这是补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一步,有助于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美好愿景。

近年来,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覆盖面越来越广,制度体系越来越成熟。“十四五”以来,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达10.8万亿元,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超过10%。截至目前,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5.47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达53.19万亿元。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让亿万农民得到巨大实惠,有了更多获得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居民。

不过,当前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依然不小。必须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确保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等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逐步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让农民过上更富裕美好的生活。

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从价格、补贴、保险等方面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价格方面,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推进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让农民丰产又增收。补贴方面,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在补贴领域、对象、方式上适应形势变化,让种粮务农得实惠。保险方面,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健全政策性保险、商业性保险等保险产品体系,推动扩面、增品、提标,减少农民后顾之忧。资金保障方面,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让各类主体敢投入愿投入。

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普惠均衡。当前,农村基础设施还存在重建轻养、重用轻管等问题,农村公共服务还存在质量不高、不够均衡等问题。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需要国家投入大量资源,持续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应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集中力量办成一批农民群众急需急盼的实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加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建设,将各项富民政策落到老百姓心坎上。

继续用好农村改革这一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让土地出让收益更多用之于农。今后,要多渠道发力让广大农民获得更多改革红利。赋予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益,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获得收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金观平,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