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和释放生态环境潜力,首先要转变发展思路。从前的赤城靠矿业为生,发展方式粗放,产业水平较低。尽管能维持一时的经济增长,但长远来看,既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也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当时,把矿停了,是一个艰难而必要的抉择。多年的转型成果证明,这步棋走对了。如今的赤城,农业、文旅、生态协同发展,生态旅游、蔬菜种植等产业成长为富民产业。勇于破旧立新、转变发展思路,才能迎来新的发展。
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动能,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矿业关停后,下一步该发展什么?在立足自身资源环境状况基础上,赤城找到了破题的关键,那就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结合当地气候和水质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在全国市场闯出了一片天地;立足光照、风力等资源优势,发展光伏、制氢、储能产业,走向绿色发展;发挥紧邻北京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生态特色,打造北京周边游目的地、京津冀户外运动目的地,进而转型为旅居康养的好去处……每一步探索都紧紧围绕自身特色,唯有如此才能走得更远。
让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实现共赢,要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赤城的绿色转型,不仅是摆脱粗放式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顺应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环境更美了,生活更好了,才能真正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从而吸引更多人留下来。人气有了,发展的活力才会更强,市场的空间才会更大。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产业转型升级相互促进,“好山好水”才能真正变成“好日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作者:赖奇春 来源:经济日报
首页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