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叶龙祥
发布时期:2024-5-21 16:07
阅读:2118 回复:0

  产业振兴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这为充分认识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遵循。农业产业链是涵盖农副产品从农业生产到最终消费全过程的产业体系,包括种植、养殖、收获、加工、运输、仓储、销售以及相关支持和服务领域。农业产业链具有多层次、多环节、等特点,因此在城乡要素市场存在制度壁垒的情况下,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卡链”“断链”等现象,不利于其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而实现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意味着将农业产业链打造成多样态的复合型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从资源型向内涵型、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方向迈进。因此,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乡村产业数字化,围绕农业全产业链进行强链、补链、延链,为乡村产业振兴带来新的动力与活力。

  “强链”: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

  “强链”旨在提升现有产业链条中各环节的质量和效率。近年来,由硬件、软件、网络、数据等组成的数字基础设施,为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提供支持,使农业产业链更具开拓市场并获得利润的竞争力。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一旦与大工业相适应的一般生产条件形成,生产方式就会具备“突然地跳跃式地扩展的能力”。而在数字经济时代,这种作用机理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环节优化。依托物联网(IoT),农业及涉农产业的各种设备和传感器能够将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并借助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更精细化的农业生产管理。例如,农业物联网可以监测土壤、气象等数据,从而精确施肥、浇水,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二是增值提升。大数据、云计算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通过数据分析和市场洞察,乡村企业可以更好了解市场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购物体验和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数字化销售渠道也使农产品能够触达更广泛的市场。三是技术创新。数字经济为农业产业链提供了更精准的技术应用场景。以分布式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可以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增强农产品的信誉度和市场认可度。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强化数字经济赋能,应推动涉农产业链数字化向深度应用和深化融合“双轮”推进。在深度应用方面,首要任务是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这需要明确至村一级的时间表和投资计划,特别是5G基站、物联网终端等数字化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建成一个、开通一个的原则,加强农村资源要素信息化管理。同时,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确保数字基础设施的泛在性和弹性供给,切实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深化融合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差异,根据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需求,引导通用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合理梯次布局。总体来看,加快推进乡村“云、网、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意味着在包含数字化采集、网络传输和智能化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中推动各领域通信协议兼容,从生产辅助环节向生产核心环节渗透,将乡村产业的各环节紧密衔接起来,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互联互通,由此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水平和运行效率,增强乡村产业竞争力。

  “补链”:增强乡村产业稳定性

  “补链”旨在既有产业链中引入新的环节,填补产业链短板与空白。新兴数字技术和服务模式能够填补产业链空白环节,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在数字经济时代,这种作用机理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字普惠金融可为农业经营主体和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资金流向的透明化和可信度,尽可能避免发散型“蛛网模型”陷阱,数字支付的推广还可以降低支付成本,加强农业资金链的稳定性。二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有助于供应链的稳定可控,而数字化仓储管理和应急响应系统的引入,也可以提升农产品的物流效率和应急能力。三是高级数据分析可用于预测供应链“断链”风险。基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模型建立,高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识别潜在供应商、原材料供应、交付延误等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确保供应链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下持续运作,以前瞻性的风险管理促进乡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强化数字经济赋能,应推动物流数据全面“上云”,完善数字化服务体系。一方面,加快建立覆盖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化商贸流通体系,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销售、配送等全流程的数据采集和记录,及时调整运力和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依托现代农业供应链网络平台建立起泛农业服务生态系统,切实解决农产品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和智能合约等特性,将涉农产业数据整合在一个透明且可验证的分布式网络中,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效率和可信度。同时,加快建立智慧风控系统,以更准确地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策略,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拓展业务,在保险、担保、证券、租赁等领域实现全面配套和协同服务,通过产融一体化模式实现农业产业链多级信用可信传递,增强乡村产业稳定性。

  “延链”:扩大乡村产业覆盖面

  “延链”旨在拓展延伸上下游,拉长既有产业链。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强调市场规模与连接的关系,即市场规模受到连接(尤指物理连接)的限制。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指出“一种内在联系把不同的生产部门连结起来”,也就是“分工”所带来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必须以连接(包含信息连接)为前提。在数字经济时代,这种作用机理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多元延伸。通过数字经济平台接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及在线销售渠道,乡村产业可以扩展至精品旅游、绿色康养、农村文化等体现地方特色的第三产业。二是产业资源整合。数字经济平台能够将农业产业链各节点有机连接起来,政务服务平台可以提供最新的政策资讯及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平台可以高效对接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乡村特色产业提供精准服务。三是产业主体吸纳。数字经济平台有助于吸引更多创业者、投资者和各类企业进入乡村,将更广范围的产业部门、更加多元的产业参与者紧密联结在一起,以“开源”方式带来新的融资渠道、管理经验和市场机会。

  强化数字经济赋能,应通过延展销售通路、突破信息壁垒,打造数字聚合平台,扩大乡村产业覆盖面。在纵向统筹上,构建由有关专门机构监督管理、扮演“数据经纪”角色的数字聚合平台,用于汇集并整合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一体化管理,推动农业产业链的高效运营,通过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合作,形成更为强大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在横向协作上,鼓励农业产业链中的主导企业或机构成为“链主”,承担起组织者和价值分配者的重要角色,引领产业链发展方向,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依托这种横向协作模式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使数字聚合平台上处于不同产业链环节的合作伙伴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和高质量增长,由此构建开放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扩大乡村产业覆盖面和影响力。

  作者:叶龙祥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