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提出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并将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之一。因此,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提高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发展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从农村自身发展来看,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符合农村经济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目前,尽管农村产业提档升级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一是部分地区的产业结构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应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够广泛和深入,影响了产业的创新效能与持续升级。二是农村产业链条较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导致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未能充分发挥。三是随着农村产业规模的扩大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部分地区依然存在资源过度开发与环境破坏问题,影响了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重点依然是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
乡村产业发展需要推进“三产融合”
农村“三产融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纵向一体化的“升级版”,对于增强农业竞争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拓宽农民就业与收入渠道,都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前提基础是实现上游农业的横向融合。具体来讲,有效的路径是通过合作制来实现上游农民的横向联合及其生产的横向融合,以使上下游产业或交易方形成相对均衡的纵向融合基础。除此之外,由于农村“三产融合”涉及农旅、农文相结合的多功能性,需拓宽产业融合的视野。同时,还需要在产业融合中引入“产村融合”和“产城融合”的理念,以期实现产业与空间的有效融合,城市带动乡村的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点是要构建两个机制。一是构建与“三产融合”相适应的经营机制,二是构建与“三产融合”相适应的利益机制。为此,一方面,在农业合作制基础上引入股份制,鼓励工商企业在“三产融合”中进入适宜的领域,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和共赢关系。另一方面,在“三产融合”中发挥好政策助推脱贫农户、小农户融入的作用,亦要加强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提高财政扶持资金的精准度和使用效率,防止产业组织异化、经营制度扭曲和农民利益受损。
有力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化基础依然相对薄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还有待进一步突破,需要坚持“根基在农业生产、普惠在农企合作、要保障农民利益”原则,力求从根本上激发不同产业与农民群众主动参与融合的积极性,拓展乡村产业融合的渠道与合作开发的领域。
一是激发乡村产业发展内置驱动效能。要通过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方式,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同时,政府应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等,推动各地区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持续打通重点乡村县到省会城市的“交通动脉”,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建设,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此外,持续强化区域特色乡村产业,使其优势更加突出并通过对产品的深加工,在延长产业链条的基础上尽快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乡村产业科技含量,以科技创新培育乡村产业的新业态、新动能。
二是充分发挥乡村产业助农增收效用。首先,针对产业运营低效或停滞引发的资产资源利用不充分的乡村产业,要通过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盘活闲置资产资源,提高使用效率,让“沉睡”资产焕发生机。其次,合理处置乡村产业项目资产,确保资源高效利用。按照村集体资产管理相关要求,通过上级部门审批、村级“四议两公开”等相应程序后,经第三方价值评估,对相关项目资产实施合规处置,处置收益应重新用于乡村产业项目建设。最后,积极谋划替代项目。调整乡村产业项目不能仅限于叫停项目运营或处置项目资产环节,而要积极研判、科学论证,重新谋划新的乡村产业项目,并强化后续运营及监管,使乡村产业有“量”更有“质”。
三是创造条件促进乡村产业多向度融合发展。鉴于目前农业经营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差之现实,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销售,在构建全渠道销售模式的前提下,稳步提高农产品就地转化率,力图将更多的产业利润留存在本地。同时,注重实施差异化策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特别是要加强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让农民特别是小农户合理分享融合发展增值收益,共享发展成果。此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乡村产业融合,需要秉持“融得进去、连得起来、获得实效”的原则进行。总体要求是坚持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农业,积极推进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文化、生态保育、康养经济发展,以融合性延长产业链、以互补性提升价值链,以改革为创新内动力,以完善利益链为关键,增强“种养加”与“产加销”的互联互通性,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同时,加强对乡村产业的分类指导,“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以全面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更加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耿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