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首页 振兴顾问 查看文章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冯奎
发布时期:2024-1-8 15:05
阅读:264 回复: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这一系列重要部署体现了党中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辩证思维。落实到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就是要把城乡关系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综合施策,实现城乡经济深度融合、功能互补。

  当前,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正在深入推进,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同时,一些地方还存在模糊认识和需改进的做法,值得重视。要正确理解二者关系,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在认识上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持续优化,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有观点认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冲突的”,城镇化就是“去农化”,乡村振兴就是突出农业、农村、农民,城与乡要争夺资源,二者内在不一致。可以说,这是用静止的而非动态的视角来看城乡关系,并且只看到城乡关系中的矛盾性而没有看到统一性。其实,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的比重上升、乡村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也是客观规律。乡村作为一个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与城镇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二者在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型城镇化内在要求城乡协调发展,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只有统筹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才能顺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更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实践上,一些地方对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路径缺乏政策性、科学性指引。例如,有的地方在不具备条件的乡村无序造城、造镇,使乡村风貌遭受破坏,一些具备条件实施就地城镇化的县城、小城镇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有待提升,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有待完善。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使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新时代,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都是长期的历史性任务,需要深刻把握两大战略统筹发展的现实依据和内在机制。从空间发展来看,没有脱离乡的城,也没有脱离城的乡。我国城乡发展的未来空间形态必然是现代化的城市与现代化的农村共生共荣。从目标要求看,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人民生活越过越好,二者都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要素角度看,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实现充分流动,要素价值就能进一步发挥,这样既有利于城市,也有利于农村。

  统筹推进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既要根据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任务各自突破,又要找到二者的“结合点”,集中发力,一体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和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的乡村振兴。具体来看,可以将以下几方面作为主要着力点。

  一是强化人口、人才相关政策保障。一方面,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让能进城愿进城的,更快更好融入城市。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等合法权益,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更好融入城市。另一方面,要着力培养一批乡村人才,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要制定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创造机会、畅通渠道、营造环境,帮助解决职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要树立阶段性用才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多方面努力,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是发挥县城综合平台作用。当前,城乡空间分布和产业格局出现了“亦城亦乡”的中间形态。县城和小城镇是连接大城市与乡村的关键纽带,发展县城和小城镇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推动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要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畅通对外连接通道,提高县城与周边大中城市以及县城与乡村互联互通水平。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发展养老托育服务,完善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设施,增强县城带动乡村发展的能力。

  三是发展城乡特色优势产业。一些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可能贯穿于乡村、城镇和城市,通过发展一条条这样的产业链,能够有效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间流动,推动城乡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要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县域商业体系。结合具体情况,可考虑建设联结城乡的冷链物流、电商平台、农贸市场网络,发展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带动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入乡。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培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禀赋,探索发展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特色民宿、养生养老等产业。

  四是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要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机制、一体化建设机制、一体化管护机制。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作者:冯奎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研究员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