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受俄乌冲突影响,粮食安全保供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农业产业链的协调与安全问题也显现出来。可以说,粮食博弈是产业链控制权和话语权的竞争。因此,面对大国博弈,未来我国农业发展要高度关注农业产业链补链强链。
我国农业科技服务环节短板明显 国际竞争力弱
整体上看,我国农业还处于全球农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能不足问题比较突出,高端竞争力存在显著短板。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业产业链前端的农业科技服务自主性和竞争力不强,在种子、化肥、农药等上游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受西方跨国农业巨头垄断影响,对外依存强,话语权较弱。农业产业链安全稳固,亟须提升创新力,推动补链强链。
我国农业科技产学研用脱节严重 市场导向不足
我国农业创新主体以事业单位编制内的农业科研院所为主,研发资金主要依靠财政划拨。目前主要面临整体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和与市场接轨衔接较弱的问题。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占GDP的比重仅约0.4%左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研究领域有限,难以满足新型消费需求。机制灵活性不足,在知识产权、收益机制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应加快培育优秀企业补充农业创新主体
为补充我国政府研发机构的创新能力,应加快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鼓励支持农业优秀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同时,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市场化农业科技研发企业开展科技研发。一是有利于增加研发资金投入,拓宽研发领域,协调布局行业上下游产业链,补链强链,增强产业链竞争力。二是有利于促进研发与市场衔接,构建市场化研发收益分配机制,推动核心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突破技术瓶颈。三是有利于培育农业跨国企业,打造农业民族品牌,推动农业“走出去”战略,增强我国农业领域国际竞争力。
(文/ 耿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