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体育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奋斗目标,着眼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健全完善农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农民体育发展方式,促进农体文体智体融合,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农民体育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对农民体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和体育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农民体育健身事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农民主体。把优先满足农民群众需求、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作为农民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体育资源配置,加强公共健身设施建设,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开展体育健身赛事活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改革创新。从农民体育工作实际出发,遵循体育发展内在规律,不断创新组织机制、工作平台、活动载体和普及手段,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快转变农民体育发展方式,突出广泛性、多元性,促进城乡体育协调发展。
坚持重心下沉。将农民体育工作重点放在乡镇,基础落在村屯,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赛事从专业体育场馆办进乡村、走进园区,把指导服务送到农家,让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深接地气的体育健身活动,促进农民体育健身常态化、生活化。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农民群众的体育意识、健康意识显著提高,农村青年普遍掌握1—2项运动技能;农村健身场地设施基本健全,人均场地面积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体育健身赛事模式不断创新,农耕农趣农味特色健身活动更加丰富;有情怀、敢担当、懂体育、爱健身、会组织的高素质农民体育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农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乡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培训力度持续加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农民体育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农民体协等农民群众身边的体育社会组织不断健全;体育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更具活力,农体文体智体深度融合、多元融合格局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