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首页 振兴顾问 查看文章

“村网共建”助振兴 四川电力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谱写实践新篇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期:2021-9-2 13:38
阅读:1333 回复:0
“用电有问题就找潘书记。”自国网绵阳供电公司试点“村网共建”以来,游仙区洛水村党委书记潘春林多了一个“网协员”身份,推动了供电服务保障进村入户。

洛水村村民汪爱军承包了村里80亩土地从事葡萄种植,传统的人工灌溉和施肥,需要15人同时劳作3天才能完成一次作业,费时费力成本还高。小潘书记了解情况后,立即向汪爱军推荐了省时省力的电力自动化浇灌技术,并联系供电服务站电管家及时对葡萄园实施了用电改造,不到半天就完成了一次葡萄园的灌溉施肥,既节约成本又提高了葡萄的产量。

2021年春节前,洛水村“小潘书记话安全”栏目正式开播,潘春林摇身一变成了“主播”。他利用村民们齐聚时机,集中开展安全用电宣传,重点围绕节前安全检查、生产生活安全用电常识一一向村民进行讲解。

小潘书记除了定时定期对村上配变台区等关键点位开展巡护外,在汛期等重要时段,还会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查看,检查家用漏保使用、指导线上缴费办电。在村民阳远贵家中,发现他使用单相电机抽水不规范,小潘书记当场进行了制止,并联系“电管家”手把手教会他正确使用,成功排除了一起用电安全隐患。

从去年洛水村首个试点,现在绵阳游仙区、安州区、盐亭县8个乡镇114个村社成为村网共建的试点村,越来越多像潘春林这样的网协员加入电力服务队伍。并以电力先行,带动水、气、银、信、邮等公共企业加入,共同助推乡村振兴落地落实。

电能替代“促双赢”

“用电烤烟后,我们晚上都可以放心回去睡觉了。”2021年8月13日,剑阁县剑坪村村民王大勇说,他家今年种了80亩烤烟,烟叶收成好,预计收入可达40万元。

四川是全国第三大烟叶产区,种植、加工主要分布在四川广元和凉山两市州。烘烤方式主要为传统分散式煤、气、柴等烘烤。该烘烤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燃烧自带环境污染,成品烟叶含硫;烤制缺乏统一规范,坏品率高;烟农自行承担烤坏损失,成本风险高;能源结构混杂,用能分散、不成规模,难以享受国家政策红利。

针对以上情况,国网四川电力综合能源公司联合国网广元、凉山供电公司,对传统分散“煤、气、柴、电”烤房进行集中智能改造,打造“乡村能源站”雏形,探索“电力+烟草+企业+合作社+烟农”跨界合作模式,引导乡村用能朝“智慧、绿色、集中、高效、规范、便捷”方向发展。

“以前传统煤烤房一炉烤烟消耗燃煤约0.9吨,折合人民币900元左右,每个烤烟师傅只能管理4至5座烤房。实施电烤烟后,采用高效率方式加热,不仅能耗少,而且无任何污染物排放;并使用了智能控制系统和‘云’数据智能平台,一名烤烟师傅就可以同时监管50座以上的电烤房,用工成本大大降低,一炉烤烟可以节约成本500元左右……”看着正常投运的新建电烤房,烤房负责人张明权介绍改造前后的变化。

目前,项目已在广元、凉山两地建成集中智能电气化烤房约150间。2020年,完成鲜叶烤制230房,实现清洁能源替代119万千瓦时,该项目被评为“2020年全国民生示范工程”。

党建引领强服务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4月15日,国家电网四川电力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300余名队员齐聚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重温入党誓词,正式启动“电靓乡村促振兴”为民服务主题活动。

让共产党员服务队队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是四川省电力公司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电力高新共产党员服务队讲话的重要举措,是接续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又一创举。党员服务队队员在战旗村乡村振兴培训学校接受集中培训,聆听战旗村党委书记授课,为战旗村商户客户、旅游产业、现代化农业、村民和特殊群体提供电力志愿服务。

近年来,共产党员服务队积极与辖区村社结对共建,结合行业优势和工作实际,积极参与基层公共服务、公共管理,持续推动共产党员服务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融合。结合“数字川电”建设,创新线上服务模式,运用电力大数据深挖农业生产、特困群体等用电需求,提供定制化、人性化的供电服务;探索“政电融合”“村网共建”等模式,促进供电服务网格和社区(乡村)治理网格融入,快速响应、高效解决群众服务问题,做好电力“先行官”,架起了党群连心桥。

(国家电网四川乡村振兴办)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