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首页 振兴顾问 查看文章

肖万春:以激发乡村资源要素活力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期:2021-6-17 13:44
阅读:541 回复: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允许农村集体在农民自愿前提下,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为我国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富裕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要提升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转化为资本的发展能力,激发乡村资源要素活力。

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有利于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大多数乡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突出体现在产业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不足、优势资源向商业价值转化的路径不畅、缺乏具有自生能力的特色产业,从而导致发展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就业门路狭窄,农民收入来源单一。

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有利于激活农地要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支持性的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政策,能够有力激发沉睡的闲置农宅资源,推动农户资产与社会资本有机衔接融合,既可以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俗、文化体验、创意办公、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又可以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发展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还可以依法依规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有利于乡村治理有效宜居

治理有效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乡村尤其是山区乡村,生态资源丰富,负氧离子含量高,有着天然的生态宜居自然条件,但由于缺乏乡村建设规划,房子布局凌乱,道路、学校、医院、环卫等公共设施建设滞后,没有把自然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宜居优势。同时,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外出务工,留在乡村的主要是老弱病残和小孩,乡村结构和村民素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乡村有效治理带来新的困难问题。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将有力促进乡村有效治理宜居。从生态宜居看,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就是要通过房地一体确权,按乡村规划运用整理、复垦、复绿等方式,有序整合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创建一批民俗集中村、乡村旅游目的地,推动建设乡村生态宜居。从乡村有效治理看,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既有利于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吸引乡村劳动力返乡,又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重构乡村权力关系的作用,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意识和能力,探索一套规范、高效的乡村治理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选择。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城乡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推动城乡融合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把乡村作为与城市具有同等地位的有机整体,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共存共荣,彰显着我国解决城乡发展非均衡性问题进入了新发展阶段,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内在实践逻辑。

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能有效推动城乡融合。城乡融合的显著特征是人口、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当前,我国大多数乡村因自然条件差、距离城市较远、市场化程度较低,受到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较小,人、财、物等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受到一些限制。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就是撬动城乡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流动融合的重要杠杆,通过界定明晰流转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产权,探索农户住宅财产权抵押贷款,既有利于农村人口放心到城镇落户,又能有效推动城镇产业资本依法到乡村投资,还能极大地促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有利于农民文明富裕

农民文明富裕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乡风文明就是要通过有效吸引城市现代化文化要素向乡村转移,赋予农民新时代文化素养。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从物质形态看,就是要结合本地实际发展具有历史文化记忆和地域民俗特色的美丽乡村,从精神层面看,就是要着力保护和发展先进民间文化。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这既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的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它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提升,更体现在包括乡风文明在内的精神生活的丰富。

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能有力推动农民文明富裕。一方面通过村庄规划整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建设包括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厅、阅览室、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乡村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家”“优秀传统文化进农家”“科学知识进农家”“文明风尚进农家”“法律法规进农家”等具体行动,把好的理念、作风、习惯转化为农民群众自身的需求,使之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骨髓、形成自觉,就能有力提升农民的文明素养;另一方面,随着积极稳妥推进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切实解决乡村基础薄弱、信息阻隔、物流不畅、人流不通等问题,培育发展乡村旅游、创意民俗等新产业新业态,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参与商品生产、进行市场交易,就能有效拓宽农民收入来源,将农村宅基地改革红利惠及农民、富裕农民。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