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首页 振兴顾问 查看文章

中国式现代化要解决好乡村振兴

来源:乡村振兴网
发布时期:2022-11-21 15:33
阅读:725 回复:0

中国式现代化要解决好乡村振兴,农村富裕,缩小城乡差别,保持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自然风貌。中国的农村发展要解决好两件事,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其中导致东西部差距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自然禀赋。从哈尔滨到昆明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东南面每年下雨量在1000-1800毫米,在西北边的下雨量在200-800毫米,西北边由于水量小,一年到头缺雨少水。 

这种情况下,要西南、西北像东南沿海一样的精耕细作搞农业是搞不起来的。要像东南沿海那样的城市经济管理各行各业也很难,要与自然界斗,还真不是体制机制的问题。不是说沿海的领导干部,沿海的企业运行方法,沿海的农村运行方法,移植到西部就可以解决的。在西部,要通过科学技术生产力,中国这20年西部大开发,本质上用的是五个"大"工程。

第一,西部大开发项目,一定是大资本投资,少则几十亿,多则几百亿,几千亿。第二,既然是大资本,那就是有大企业集团,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都是国家级的大集团在运转。第三,大资本、大企业运作,是高科技现代技术。第四,覆盖大市场。第五,一定是大系统工程配套。

所以,如果在西部搞农业,更多的是比照以色列的大棚。一个大棚每亩地投入30万人民币,每亩地产出每年达5万,是比较稳定的。沿海投入小,每年产出也就是一千多块,经济作物两三千块,它可以有20倍的产出,所以最终大棚菜如果种一万亩,你可能要投入30亿,但五六年能收回投资,然后再持续的运转,而且节水、节约劳动力。

所以,这种项目就符合人少地多,又是戈壁滩,又是干旱,没有水长不出庄稼,但可以利用空间搞大棚滴灌来解决问题。 再讲一下太阳能。 青海搞了一个700平方公里的太阳能电站,差不多有4000万千瓦的装机,一年如果有1500小时的话,就是600多亿度电,几毛钱一度就是一千几百亿,这就可以为青海提供GDP。 中国西北五省有16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只要利用里边的4 万平方公里,覆盖太阳能,一年就可以生产8万亿度电。两毛钱一度电的话,8万亿度电就有16000亿,西北五省加起来不到一亿人口,人均 DGP差不多2万元,这还不包括其他的各行各业。

所以完全按照五个“大”工程的概念去干,城乡发展的人均GDP有可能会超过东部的人均GDP,就像阿拉伯地区全是沙漠,但有石油,所以阿拉伯人均GDP的富裕程度是超过欧美的。这就完全可以看到中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禀赋。如果按照原来东南地区的概念去推算,搞10-20年,跟东部地区相比还有两三倍的差距,但如果这20年按照五个“大”工程来搞,完全有可能再过十几年,西部的人均收入超过东部。

2000年的时候,西部大开发,刚开始的时候,东西部之间差距是1∶3.6,现在是1∶2,我绝对相信再过十几年,东西部差距变成1∶1,甚至西部高于东部。这个意思是与天斗争,与大自然斗争要靠现代生产力,要靠国家集中统一的体制、意志去推进。

现在西部大开发搞西气东送、西电东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东数西算等等,各种工程项目都体现了这五个“大”,大科技,大资本,大企业,大市场,大系统工程匹配。 另外一方面就是东南地区现在的农村也比西北要好得多,它的城乡差距还是比较低的。这里边有个问题,就是我们似乎规定农村的农民只能搞农业,曾经八九十年代农民搞乡镇企业,觉得乡镇企业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多,后来乡镇企业到了新世纪以来几乎全都关掉了。 各个省在八九十年代,经委下边都有一个乡镇企业局,现在31个省的乡镇企业局都没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农村的农民就不能搞农业以外的工业、服务业?

浙江人给了我们一个共同富裕的启示。 现在你到浙江去,到县以下的各个村社、大队、乡镇去看,就会发现几乎浙江每个村里,如果有300户居民,这300户里可能有270户是自己有一栋楼。一楼是个小作坊式的加工厂,二楼是主人卧房,三楼是小孩住的,四五楼就是外来农民工住的。中西部地区至少有五六十万的农民,他们不是到宁波、杭州、温州的城市里打工,而是在浙江的农村,农户家里打工。同样是在干工业的事,但他住在农民家里。

一户农民雇三五个外地民工,搞自己第一产业的产品深加工,不是在搞矿石采掘的深加工了,也不是在搞电厂、机器厂、钢铁厂,都是和第一产业有关的,比如丝绸,做丝绸深加工的产品。

总之,做的都是和当地第一产业有关的深加工,售价高,然后一村一品,一乡一品。

怎么解决购买问题? 现在到浙江的农村里,可以看到几十几百或几千几万的农户家里,都是一个大哥坐在房间里在直播带货。他只带自己家里做的产品,在视频上对着全国各地推销,一有订单,就下达到作坊生产。

怎么运出去的?浙江现在每个村都是高速公路,几乎是村村通,只要一个电话,城里的物流公司和快递就来把他的货带走,隔了两天就运到全国各地。原材料采购,如果需要从外边过来,也是快递,所以互联网跟农村的农业结合,变成了农村的“1+2+3”。也就是说,农产品深加工是工业,是第二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是第三产业。

如果中国农业一年销售了1万多亿斤粮,卖了2万亿,产品被深加工一下有了附加价值,就变成4万亿,在卖出去的时候价格差再来一点,变成6万亿。农民搞农业生产的GDP只占中国100万亿GDP的6%,如果“1+2+3”来一下,就不是6%了,就变成18%或者20%了。这个时候,这些农民的劳动收入也就增加了。

我去看了,至少30多个浙江乡镇以下村办的各种各样的企业,他们的大队长、村长不搞工业,变成了另外一个包工头。两百多户农民家庭本来有的承包耕地,都租赁给这个大队长,这个大队长的就专管农业。他又去内地找百十个农民工,把这个几百上千亩的地给做好,大队长、农民工、农户都得到一定的收入。

这就是农村共同富裕很重要的一个板块,也就是让农民从农业发展转化为既有农业,工业,又有服务业。但“采、加、销”是因地制宜的,不是让农民在农村里搞城市的工业,也不是去搞城市百业千行的服务业,就搞“采、加、销”一体化,在日本把它叫做六次产业。我们甚至可以说,凡是把当地农产品深加工,并且卖出去的这些企业都应该免税。

事实上,整个中国从2005年以后,农村就没有税务所了,我们的税务所都是存在于两千多个县,三万多个乡镇,每个镇的镇公所有一个税务所。现在的农业不收税以后,千万个镇里边的税务所都撤销了,城里的税务机构不可能跑到农村,所以这就是个免税系统。

 所以,浙江人致富是农村富裕城市,做农民都并不想到城里去打工,共同富裕的样板在浙江名副其实。

我认为全国各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农村,就该是“1+2+3”这种因地制宜的分类发展模式。宏观上有与天斗、与自然界斗的资源禀赋,用科学技术去解决。区域性里“1+2+3”能够因地制宜的发展,这样使得它们的业态附加值更高,从这个意义上形成中国式现代化,而且不会破坏农村的山山水水,不会污染环境,也不会变成资源消耗地。

作者:黄奇帆 复旦大学教授、原重庆市市长

以上是复旦大学教授、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兴业证券2023年资本市场投资策略会上的部门演讲实录!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