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首页 振兴顾问 查看文章

推进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来源:《学术前沿》杂志
发布时期:2021-2-4 22:51
阅读:5036 回复:0
经过多年的政策布局和项目实施,我国的智慧农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基本上处于智慧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数字化产业链正处于形成时期,在顶层设计安排、制度机制设计、关键技术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各地政府应立足区域农业发展特点,根据不同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加强对智慧农业工作的宏观指导,促进智慧农业的相关政策落地实施,鼓励发展适合本地实际的智慧农业模式。一是统筹各类政府资源,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实施一批智慧农业重大项目工程,加强智慧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二是大力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治理,加强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尽快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改革,不断提高智慧农业的研发能力和应用水平。三是建立省、市、县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服务平台,抓好农业信息服务,加强信息流通与共享机制,为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便利。四是建立以科技为支撑的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参与机制,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智慧农业建设之中,引入市场机制以更好地推动农业生产、销售等环节快速发展。

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优化项目支持方向

发展智慧农业建设周期较长,需要投入资金量比较大。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对智慧农业的资金支持和投入,不断提高智慧农业资金支出比重,对智慧农业技术产品和应用主体给予政策性资金补贴,适当减免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费用和农民移动通讯、数据传输费用。鼓励商业银行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向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贷款服务,大力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智慧农业,升级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到智慧农业体系建设中来。

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智慧农业发展成本

加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利用“互联网+”优化产业链、价值链结构,构建集实时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精准作业、科学管理于一体的智慧农业体系;提升农业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工具在农业中的应用,加快发展大型化、自动化、智能化等高端农业设备,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整合、精准作业等能力,突破主要农业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瓶颈;解决网络覆盖、信息通畅问题,研发和推广适合农民操作和使用的信息终端设备,统筹规划与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通过农村物流枢纽建设,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配送等服务串联起来,形成县、乡、村三级网络。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加快自主研发的步伐,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加强技术标准建设,积极推动国家和行业标准建设,依托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组织,建立产品标准、精细化管理等团体标准;推动新型互联网技术使用,依靠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将农业数据转化为具有价值的商业模式;整合各个部门的大数据资源,加强农业数据的收集和开放平台建设,在一定范围内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培养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推进农民职业化经营

大力培养农业科研创新、技术推广人才,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头人,为发展智慧农业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一是制定智慧农业人才高校培养计划,重点培养农业与信息多学科交叉的人才,鼓励信息领域人才进入农业领域开展相关科学研究与应用推广。二是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发展的农民培养方式,有效克服传统培训次数少、培训内容针对性不足的缺点,根据不同地区的习俗与文化,设计合理的培训方式与内容,培育经营智慧农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三是培养符合智慧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农人”,促使传统农民先向职业农民转型,再向“新农人”转变,鼓励农村中青年回农村工作,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健全智慧农业支持政策,鼓励多元主体参与

智慧农业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建设周期较长,涉及部门较多,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指导,采取刚性约束制度,避免各种投机行为的发生,不断增强智慧农业发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智慧农业工作考核体系,深化政府管理体系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和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智慧农业建设,形成良好的工作合力和氛围。建立有利于促进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制定财政、金融、税收、产业等多种优惠政策,为智慧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 宋洪远

文章来源:《学术前沿》杂志2020年12月(下)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