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下经济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体现,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国家战略引领和政策驱动下,我国林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惠民成效日益显现,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当前林下经济发展仍面临产业结构单一、科技支撑不足、市场信息不对称、配套机制不完善等深层次问题与挑战。未来,需构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发力的双轮驱动机制,从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品牌建设等多方面协同发力、系统推进,以推动林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林下经济是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以复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友好型经济模式,涵盖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多种形式。发展林下经济,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体现,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战略引领和政策驱动下,我国林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惠民成效日益显现,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当前,林下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面临产业结构单一、科技支撑不足、市场信息不对称、配套机制不完善等深层次问题和挑战。这些瓶颈制约着林下经济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跨越,也影响了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充分释放。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需构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发力的双轮驱动机制,从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品牌建设等多方面系统协同推进,以充分释放林下经济的发展潜能。
(一)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支持力度
健全的政策体系是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强化政策供给,进一步完善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如完善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为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和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另一方面要科学规划引导,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当地的资源禀赋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区域和产业布局,引导林下经济有序发展。
(二)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技术水平
科技创新是提升林下经济发展质量的核心动能。一是健全创新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林下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技术研发,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推广高效栽培、生态养殖等先进技术。二是加速成果转化。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林下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三是夯实人才基础。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林下经济专业,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为林下经济实施主体提供专业技术人才。
(三)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延伸产业链条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延伸产业链条是激发产业活力的关键路径。一是做强市场主体。加快龙头企业扶优培强,引进或培育具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二是深化产业融合。大力拓展“林下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林下经济与森林旅游、休闲康养、自然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林下采摘体验、森林康养基地、科普研学等,实现生态价值多元转化。三是提升加工能力。重点发展林下产品的精深加工,支持企业开发林下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四)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品牌建设是提升林下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溢价能力的战略举措。一是筑牢品质根基。加快建立健全覆盖林下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以过硬品质赢得市场信任。二是打造特色品牌。精心培育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较高市场认可度和美誉度的知名林下经济品牌。三是拓展营销渠道。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媒介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深化与大型商超、电商平台、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的稳定合作关系,构建高效畅通的营销网络,降低流通成本,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