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天柱县,山岚氤氲间跃动着东西部协作的蓬勃生机。在广东省佛山市与黔东南州“山海携手”的战略框架下,佛黔协作资金如汩汩清泉注入黄精产业——从凤城街道坝区的智慧育苗大棚到高酿镇丰保村的林下种植基地,从同源中药的深加工车间到织云村的研学文旅长廊,协作项目如精准落子的棋局,激活了特色产业的链动能。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不仅让林下经济成为富民强县的“绿色银行”,更谱写出新时代东西部协作的“山海情”。
在粤黔协作的浩荡浪潮中,天柱县与佛山市禅城区以“山海之盟”破题,以“四项行动”落子,以机制创新固本,书写了一部“东部智慧赋能西部山乡”的生动实践。2021年以来,两地聚焦产业、消费、劳务、民生四大领域精准发力,累计投入协作资金1.86亿元,实施项目74个,带动2.2万名脱贫群众增收,交出了一份“含金量”与“含新量”兼备的协作答卷。
高位统筹:构建“三维立体”协作体系
禅城与天柱以“机制创新”破题,将协作网络织密成一张覆盖党政、社会、基层的“立体网”。两地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双组长”联席会议制度,持续推动村企、学校、医院等结对帮扶工作,签订帮扶协议,携手共促发展。
目前,佛山市禅城区4所学校、2所医院分别与天柱县4所学校、3所医院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禅城区1个街道、11个村、10家企业与天柱县2个乡镇(街道)、21个村也成功结对,并开展了实质性帮扶工作。2024年,天柱县党政代表团60人次赴禅城开展“沉浸式”调研,禅城区72人次赴天柱“解剖麻雀”,双方在油茶深加工、非遗活化等领域达成合作协议。
产业攻坚:“四轮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两地以“四项行动”为引擎,深入推动特色产业提升,按下“快进键”促进蛋鸡产业发展,不断推动天柱县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单一产业向集群生态跃迁。
围绕“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目标,2021年-2022年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900万元,实施天柱县东西部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蛋鸡)项目、蛋鸡养殖示范基地续建项目,2024年继续投入800万元建设原料仓库。通过这些项目,天柱县主导产业蛋鸡在规模上不断壮大,技术上实现攻坚突破,加工环节得以延链补链。
如今,一枚小小的鸡蛋,成功在天柱县串联起一条年产值过亿的产业链,有力带动脱贫户增收致富。目前,天柱县年出栏商品鸡蛋3.2亿枚,综合产值达9200多万元,惠及1.16万余户脱贫人口。
产业集群“聚势腾飞”:现代农业园区的“智慧突围”
天柱县紧扣“一主导四围绕”产业发展战略,借鉴佛山市规划建设“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成熟经验,以凤城片区、渡马片区为核心,着力打造以“农业产业为主线、乡土浓情为基调、现代农业为重点、农业科技为亮点”的综合型现代农业园区。
全力打造以蛋鸡产业为核心的资源集聚、链条完善、带动性强的产业集群。目前,累计投入资金2.3842亿元,助力蛋鸡龙头企业天柱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天林有限责任公司、天柱县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物流配送中心企业天柱县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有效带动上万人次稳定增收。
为助力天柱农产品进军粤港澳大湾区,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在“特”字上狠下功夫,围绕中药材、山茶油、凤玖玖鸡蛋、高酿大米、羊肚菌等特色产品,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天柱县已有5个通过认证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通过“东部市场+天柱产品”模式,天柱县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全力推动“黔货出山”,促进全县“菜篮子”工程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组织参加各类产销对接活动,2024年,通过东西部协作,共采购和帮助销售天柱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1.8538亿元。
机制创新:“三驾马车”打造协作“内生引擎”
天柱县以招商引资、社会帮扶、人才交流为支点,撬动协作模式从“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转型。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建立“链长制”招商机制,成功引进亿帆包装、泰达包装等6家粤企,建成佛黔协作产业园,新增就业岗位304个。
禅城区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营企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等为天柱捐款捐物,共捐赠资金(含物资)385.6898万元,助力天柱县、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天柱选派2名干部赴禅城挂职锻炼,引进佛山农业专家1人驻点指导,破解油茶低产、羊肚菌病虫害等技术难题;禅城区选派12名教师、医生开展“组团式”帮扶。
山海同频,共赴振兴。5年来,从田间地头的科技赋能到直播间的流量裂变,从产业园区的机器轰鸣到乡村学校的琅琅书声,佛黔协作的成果正转化为天柱百姓触手可及的幸福:脱贫户荷包鼓了,乡村环境美了,产业筋骨强了,人才队伍壮了。未来,两地将继续深化“四项行动”,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共同奏响新时代东西部协作的“天柱强音”!
作者: 余天英
编辑:梁露露
一审:王海腾
二审:蒋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