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首页 振兴顾问 查看文章

社会资本如何助力中国农业(附模式与路径)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
发布时期:2021-8-17 17:10
阅读:945 回复:0

社会资本如何助力中国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目前,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现代农业,政府也出台各项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了解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基本模式,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从而加快“三农”政策的不断深入,吸引大量社会投资者进入农业。对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模式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社会资本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个别资本的总和,本文研究的社会资本主要指社会资金。

一、研究背景

(一)政策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982年至1986年,连续5年国家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涉及农业改革和农村发展,从2004年至今,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规划与指导。农业现代化更是近几年突出的重点,而要建设现代农业,不仅首先政府的垫支,更需要社会资金的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建设的各个方面。

1.自由投资阶段。在2013年之前,已有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农业这块“热土”,政府既希望社会资本进入农业提供资金、技术,又担心资本进入农业后分割农民土地、瓜分农民利益,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政府保持不引导投资,也不干预投资的态度,社会资本可以自由投资农业。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拓宽投资渠道,但未专门涉及对农业领域的投资。

2.分类引导阶段。伴随着社会资本的大量涌入,造成了许多问题,投资领域不清楚、土地流转问题等,为了规范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社会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为了科学规范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2014年,农业部将农业领域划分为“红、黄、蓝、绿”四大区域,采取差别化政策措施。

3.规范指导阶段。在社会资本投资农业获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更加规范指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领域和范围,国家出台更加具体化的政策性文件。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2016年《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主导设立农业发展基金。2017年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农林水利、农垦等项目建设运营。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

4、鼓励支持阶段。在2018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对乡村振兴这一项目具体如何实施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文件指出,要重视对农村开发项目的投入,采用投资兴业的手段,帮助乡村振兴,颁布优惠政策,刺激工商业资本对乡村的开发进行投资。党的十九大就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离不开社会资本的支持,所以当务之急是解决怎样吸引社会资本对农业进行投资。2021年5月7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1年)》,旨在切实发挥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作用,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投融资需求,汇聚社会资本力量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引》梳理提出了13个重点产业和领域。包括:现代种养业,现代种业,乡村富民产,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新型服务业 ,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村创业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对外合作。

(二)实践背景

社会资本投资农业领域一方面可以解决政府对农业投资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拓宽资本的投资渠道,成为另一大利益增长点。因此对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的模式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在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方面,许多学者做了研究,集中研究了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带来的好处,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面临的问题,以及现有的投资模式。冯芝军,易松强,宋祥燕,赵斌(2014)认为,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推动了土地集约化和种养规模化,提高了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解决了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促进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先进的投资经营理念,推动了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陆婧瑜,孟枫平(2013)认为,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面临四大问题,土地问题、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人才短缺。在现有投资模式方面,主要从投资领域与投资参与主体方面划分与研究,沈锦根,牛宜生(2008)将社会民间资本投资农业的模式分以下四种:投资规模农业、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投资休闲观光农业、投资生态园建设。郭声玥(2016)将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现有模式总结为六种:资金+政府+农户、资金+公司+农户、资金+合作社+农户、资金+专业市场+农户、资金+专业大户+农户、独资经营。

三、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现有模式分析

(一)按投资领域划分

1.投资规模农业。投资规模农业,即投资者通过购买、租赁等方式获得大片土地,進行大规模经营。根据农业部的“分区政策”,投资规模农业属于“黄区”,投资受国家监管,因为涉及农民、土地较多。如平昌县招商引资引进成都翼展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集有机蔬菜种植及加工、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富硒有机生态种植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发展蔬菜产品。

2.投资农产品加工业。随着初级农产品的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把目光移到了农产品深加工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属价值。根据农业部的“分区政策”,投资农产品加工业属于“蓝区”,是国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的领域,市场化程度较高。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3.投资休闲观光农业。物质生活的丰富促使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城市的压力让人们在闲暇之余期望到农村享受自然风光,因此投资者也将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大农业投资领域。同时,随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生态环境。运用高科技打造现代农业,也能够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根据农业部的“分区政策”,投资生态园建设属于“绿区”,是国家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的领域,具有部分公益职能。1995年,黑马集团承包了1000亩盐碱地,建起了养殖场,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种植了观赏苗圃,建起了生态饭店,每逢周末、节假日,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亲近大自然。不仅给黑马集团带来了很好的收益,而且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二)按投资参与主体

1.资金+政府+农户。为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增加农村人口就业率,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国家政策越来越倾向于农业,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补贴、减税等支农惠农政策,同样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对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企业给予一定优惠。在2016年12月底,发改委、农业部下发了《关于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农业领域合作,即PPP模式。如大理市生活垃圾处置城乡一体化系统工程,2010年10月,大理市以BOT(投资建设-运营-移交)方式,引进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公司,投资4.2亿元建设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2012年6月,引进重庆耐德新明和公司,建设10座大型垃圾压缩中转站,采用承包、租赁等方式,将城乡垃圾收集清运工作推向市场。

2.资金+公司+农户。这一模式是社会资本与当地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签订相关合作合同,或者购买企业股份等方式直接参与企业的农业经营化管理。在这一模式下,龙头企业具有相对成熟的运作方式、经营方式,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经济带头作用,社会资本选择这个农业投资模式所面临的风险较小。同时,这种产业化带动模式,对现代农业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如遂宁市的金华清见公司,实施10万头野山猪的寄养工程,公司统一提供猪仔、防疫、技术服务,到时间统一收购销售。

(1)运行机制。在这种模式下,社会资本与龙头企业合作,与散户签订经济合同,进而开展产业化生产,社会资本减少了寻找散户的成本。社会资本合作的企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型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这类企业有完整的生产线与运行模式,社会资本的投资主要增资扩大规模。另一类是服务型的中介公司,企业提供相关技术与产品标准,通知给下面的农户生产,然后公司回收,统一销售。

(2)利益分配。在这一组织模式下,若社会资本与龙头企业合作,根据签订的合作合同,进行利益分配;若社会资本收购龙头企业,则不存在利益分配问题,同时,散户与龙头企业签订合同,共同约定到期利益分配问题。

3.资金+合作社+农户。2013年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即社会资本投资者通过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合作社主要以农村家庭承包为基础,提供农产品的加工、销售、运输以及技术服务,成员之间互助的经济组织。如2009年,五里明镇农民合作社与中粮集团签订粮食购销合同,中粮收购合作社农产品,签订合约。

(1)运行机制。这种模式下,社会资金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扩大合作社规模,并且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技术、市场信息、专业管理人员丰富了合作社的管理。

(2)利益分配。在这一模式下,社会资本投资者与合作社签订协议,按协议内容进行利益分配。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利益分配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农户与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依据合同内容分配相应的利润;二是农户入股合作社,可以凭借股份得到分红,同时在合作社工作的农民可以得到工资。

4.资金+专业市场+农户。即社会资本通过专业市场与农户联系,一般都是较大型的批发市场。比如蔬菜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等。

(1)运行机制。社会资金通过与专业市场的合作,扩大批发市场的规模,提供方便的结算工具、灵活的市场价格波动信息等,吸引农产品的供给者与购买者,社会资本投资者直接或间接参与专业市场的营运活动。

(2)利益分配。在这种模式下,社会资本控股参与专业市场的营运活动,根据经营状况,获得收益,专业市场也根据股份获得相应利润。农户在专业市场上贩卖农产品,缴纳管理费、市场费、垃圾费等,毛利润除去各项费用、成本即为利润。

5.资金+专业大户+农户。社会资金的投资者还可以直接与专业大户合作,签订购销合同。专业大户相当于“领头羊”带领周围散户进行专业化生产。如贵州市思南县与广州温氏集团签约了4.8亿元的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承包约2500亩的土地供生猪养殖,专业大户提供生猪饲养,公司提供原材料、饲料、技术、回收销售等。这一合作,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1)运行机制。根据购销合同,专业大户会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与资源,完成投资者的订购。社会资本利用自身的高新技术、成熟的管理、专业化服务等对专业大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等,专业大户主要负责初级农产品的按质按量的供给。

(2)利益分配。在这一模式下,社会资金投资者与专业大户签订协议,按照协议内容提供农产品、分配利润。专业大户得到大量订单,既可以安排工人种植、种养,提供工资,或者把大批量订单分配给周围的农户,协议交货后的价格、利润。

6.独资经营。指社会资本直接投资经营农业产业化企业。投资者成立一个全新的农业企业或者收购农业企业,利用自有资本扩大企业的产业链,实现农业与产业的结合。如2014年3月,联想控股农业板块佳沃集团收购了龙冠茶叶实业有限公司60%股权,正式进军茶叶领域,佳沃集团负责经营管理,与原有持股比例40%的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以科企方式合作。

(1)运行机制。由社会资本直接投资经营农业企业,聘请专业的农业管理、技术人员用到企业管理上,从农产品生产种植、加工、销售、售后服务等产业一体化,最终实现产业化管理。

(2)利益分配。在这一模式下,社会资本投资者雇佣农户进行种植生产需支付工资,或者与农户签订供货合约,按合约内容支付给农户利润。

四、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处于向现代化进行转型的时期,各种投资也就越来越多。很多人都能够重视对农业的投资、工商投资以及相应的一些民间投资等。社会资本在发展中给现代化的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在投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得现代农业不能得到充足的发展。在社会资本投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土地问题、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人才短缺等,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找到相关的对策,成为当前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1、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制约因素

(1)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农业生产受自然规律支配,一般生产和建设周期较长。在调研中发现,在社会资本投资的农业项目中,建设周期超过十年的屡见不鲜,投资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风险承受力等待未来的利润回报。

(2)设施用地紧缺。近年来,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缩紧,用地难矛盾十分突出,成为制约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重要障碍。如在设施农用地上,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和农业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浙土资发[2013]9号),要求合理确定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如规模化种植的附属设施用地,原则上控制在种植面积的1.5%以内,最多不得超过7亩;规模化水产养殖附属设施用地,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的5%以内,最多不得超过5亩。需要大规模设施建设的农业项目,用地面临较大制约。好在2019年,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出台《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为设施用地指明了新的方向。

(3)农业人才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部分社会资本下乡从事种植、养殖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还面临着高素质劳动者不足和“用工难”的问题。根据嘉兴市调研情况,目前在涉农企业就业的劳动力大多数在55~65岁之间,涉农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农业工作的意愿不高;同时从事蔬菜、水果、花卉种植的简单劳动力日工资达到120~150元左右,而部分剪枝等技术工人日工资则高达200元左右,日益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压缩了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利润空间。

(4)农业金融服务滞后。由于缺少抵押物或者抵押物不符合金融机构要求,加之项目投资周期长、见效慢、不确定因素多,社会资本投资的农业项目一般贷款比较困难;此外,农业保险的品种少、覆盖面窄,对农业项目的风险保障能力较弱。

(5)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虽然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渐增加,但由于地方上缺乏足够的专项财政资金,以致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从村镇到农田“最后一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不足。根据山东寿光市调研情况,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包括土地平整和沟渠、水井、电力以及适用于大型农用机械的路网建设在内,建设一个温室大棚每亩大约至少要投入10万元左右。如果政府对于农业基础设施补贴不到位,会显著影响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也容易导致社会资本的 “短期行为”。

2、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主要挑战

(1)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受到挑战。社会资本凭借自身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如果长时间大规模地直接参与农业经营,会在部分地区和一些利润较高的行业对小农生产形成替代,影响农民就业和增收。特别是年龄较大、体弱多病、非农就业能力弱的农民,转移就业的难度很大。此外,在农地流转的收益(租金)方面,尽管近年来租金有所增长,但仍然相对较低,且区域差距较大;在租期普遍较长的情况下,租金缺乏动态变化机制,势必影响到农民的长远利益。

(2)耕地红线与粮食安全受到挑战。由于当地政府积极的引导与监管措施,目前嘉兴、开封市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非农化”倾向尚不明显,但“非粮化”与“贵族化”倾向已初见端倪。因传统农作物种植业利润微薄,而具有长远社会效益的种子种苗研发需要长期、大量的投入,且风险较大,于是大量社会资本都投往短期经济效益较高的项目,其中较常见的就是面向高消费人群的高端农副产品的种植、养殖和加工业,以及休闲农庄、农家乐等都市型休闲农业。更有甚者出于占领稀缺资源的战略考虑,“跑马圈地”并“圈而不用”,导致农田抛荒闲置。正如陈锡文指出:“现在全国已经流转土地3亿多亩,其中2亿亩是农户对农户,1亿亩流转给合作社、大户,而企业去拿的3 000万亩,真正种粮的几乎没有,非粮化趋势明显,而更过分的是非农化盖房子。”

(3)市场稳定与产业安全受到挑战。部分社会资本无意从事农业生产,而是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进行市场炒作,造成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冲击了农业生产,还对城乡居民消费带来负面影响,如2011年夏天在民间被称作“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的大蒜、生姜和绿豆价格飙升。此外,国外社会资本大量进入,特别是通过控制产业上游的原料和期货、中游的生产和加工、下游的市场渠道和知名品牌,制约我国大宗农产品市场定价权,将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安全。

3、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潜在隐患

(1)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存在盲目性。在资本潮涌农业过程中,部分企业盲目跟风投资,对农业基本属性、农业投资的复杂性、长期性和风险性等缺乏深入认识,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企业经营压力较大,有的难以维持,甚至“跑路”。如近年来嘉兴市休闲农庄、“农家乐”遍地开花,一些缺乏特色的休闲农庄、“农家乐”经营不景气,甚至面临倒闭风险。

(2)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存在主观性。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作为各级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一部分,是评价政府部门业绩的重要方面,因此政府非常愿意将社会资本引进农业领域,以致在实际工作中“重数量、轻质量”,“重招商、轻监管”,过追求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经济效益则重视不足,很多农业项目沦为形象工程。

(3)土地流转存在不规范性。在诸如浙江嘉兴这样的经济较发达地区,城镇化程度和农村非农就业比例较高,土地流转相当普遍;村民的土地一般集中流转给村集体或乡镇政府,再经过县级土地流转交易中心流转给各类经营主体;价格相对统一,合同文本规范。开封地区由于社会资本投资农业起步较晚,土地流转大多在乡邻之间或村民与种养大户之间进行,流转的随意性较大,没有签订规范合同的流转行为比例较高;而在已签订的书面合同中,没有采用政府统一制定的合同文本的现象突出,有的流转合同标的不明,没有违约补偿和争议解决办法,有的对承包户、经营业主、村集体三方的权利义务界定不明,一旦发生纠纷,调解缺乏依据。部分乡镇尚未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已建立服务组织的乡镇则由于经费紧张,制约正常工作顺利开展。

(4)相关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在土地政策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目前尚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文件。社会资本倾向于较长时间租赁农民土地,尽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但工商业主签订的合同大多以二轮承包期为限,合同到期后相关权益没有明确规定,影响社会资本和农民关系的稳定性。

五、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未来趋势分析

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到来,单一的农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现代农业已经朝着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多业态农业经营模式方向发展,大规模使用农业物联网设备,科学生产是一种趋势,中国农业走现代化之路是必然趋势。

(一)国家政策支持方向为投资重点

农业科目种类繁多,社会投资者第一次投资农业,可能会出现盲目投资、跟风投资,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损失投资者的资金,所以大多数社会资本投资者会选择国家政策支持的方向进行投资,不仅获得政策的支持,更会获得国家专业人员指导、技术、资金等支持,政府在每年的1号文件和各种政策性文件中都指明农业支持重点。

(二)投资聚焦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既是国家政策支持的农业项目,能够促进产业融合,也是目前发展炙手可热的项目,特别是发达地区都圈周边的休闲农业,但三四五六线城市休闲农业将受到限制机会不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追求精神生活,休闲农业应运而生。从表1近几年北京市观光农业相关数据可看出,2012—2015年农业观光园个数不断增加,除了2014年经营收入小幅下降外,经营总收入都保持稳定的上涨。在农业投资方面,越来越多投资者投资休闲农业,获得农业投资收益,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三)投资聚焦规模化农业

政府出台《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并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农民以外的个人越来越容易通过流转获得大片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获得规模化收益,十四五时期,大量的农业园区项目将在国家政策和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拔地而起,带动设施农业集成、温室工程等上下游数十个行业。

(四)投资农业引进高科技

社会投资者一般拥有成熟的管理制度、先进的技术,在投资现代农业中倾向于引进高新技术,比如有机农产品、无土栽培、无人机、重庆的农业机器人、全国各地的“物联网+现代农业”技术等,加快了现代农业进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我国正处于“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社会资本的助力,社会资本的合理投资有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五)互联网+数字农业

互联网+农业”首先是农业的数字化,传统产业要实现数字化处理,然后才有可能打造数字农业,所以全产业链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也包括产地环境的数字化。第三,抓能力建设。能力建设包括管理能力,全国农口的科研教学,农民应用使用信息化的能力,包括和物联网、信息化应用相关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乡村振兴的20字方针来开展我们的各项工作,布局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村事务管理,以及农村发展有关工作,要帮助农民,把优质合格的、有特色的农产品出村,卖到城市来,促进农产品上行。

(六)品牌农业

我国农业正在从偏重规模和数量的“吃饭农业”,向更加倚重质量和效益的“品牌农业”迈进。但农业品牌多小散弱、“劣币驱逐良币”等问题普遍存在,如何转化优势、怎样打造品牌?当前,我国农业正在从偏重规模和数量的“吃饭农业”,向更加倚重质量和效益的“品牌农业”迈进。尽管我国不少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农业品牌杂而不亮,缺少一批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

(七)农业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础靠教育。全面推进以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积极推动财政补贴资金、示范推广项目、土地流转政策、金融信贷支持等与认定工作挂钩、向高素质生产经营者倾斜,三农与乡建人才培训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本文观点主要参考了《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的模式分析》、《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问题与对策研究》、《资本下乡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路径与机制》等19篇文献及网络上观点。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